简体
  • 简体
  • 繁体
您好,欢迎回来
  • 个人中心
  • 退出
基本市情

江西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变化分明。境内水热条件差异较大,多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依次增高,南北温差约3℃。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47余万,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全省共有5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畲族、苗族、回族、壮族、满族等。江西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江西97.7%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河网密集,河流总长约18400公里,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已发现野生高等植物5117种,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全省现有世界遗产地5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1处,世界地质公园3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林业自然保护区186个(国家级15个),森林公园180个(国家级46个),湿地公园84处(国家级28处)。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九大类139种,在全国居前10位的有81种,有色、稀土和贵金属矿产优势明显,是亚洲超大型的铜工业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中国铜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境内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120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

江西物产丰富、品种多样。景德镇的瓷器源远流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樟树的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脑茶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此外,还有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凤凰相机、金圣卷烟等,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159件。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陶渊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朱熹、文天祥、宋应星、汤显祖、詹天佑等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江西产业齐备、特色鲜明。江西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生态农业前景可喜,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均位居全国前列。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有色产业、电子信息、医药、汽车、航空、食品、纺织、光伏、锂电、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江西还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区可概括为“四大名山”、“四大摇篮”、“四个千年”、“六个一”。



地理位置

一、地理气候

  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占12%,水域占10%。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岭和九连山,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幕阜山和九岭山。  

  江西位于长江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天气复杂多变。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多对流性天气;4~6月降水集中,是江西的雨季,这时期易发生洪涝灾害;雨季结束后全省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以晴热高温为主,常有干旱发生。7~8月有时受台风影响,会出现较明显降水。秋季晴天多、湿度较小、气温适中,是江西省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

  江西年平均气温18.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气温为-18.9℃(1969年2月6日出现在彭泽县),极端最高气温为44.9℃(1953年8月15日出现在修水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637小时,年总辐射量4446.4MJ/㎡;年平均降水量为1675毫米;年无霜期平均天数272天。


二、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江西已知野生高等植物5117种,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苔藓类563种,蕨类435种,裸子植物31种,被子植物408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46种;省Ⅰ级保护有9种、Ⅱ级39种、Ⅲ级115种,国家珍贵树种26种,约占全国的20%。分布于宜春市的落叶木莲为我省特有树种,是木莲属唯一落叶的植物;东乡县的野生稻为近代水稻始祖,是我国分布最北的野生稻;南昌金荞麦、鄱阳湖莼菜、彭泽中华水韭、宜黄水蕨、赣南野生茶、九江野生莲均为国内珍稀物种;萍乡市的长红檵木母树,树龄300多年,为世界仅存的长红檵木母树。此外,宜丰县的穗花杉群落、铅山县的南方铁杉天然林、德兴市和玉山县的华东黄杉天然林均为国内罕见的珍稀植物群落。 

  动物资源

  江西已知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野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3.5%。其中,哺乳类105种,约占全国的21%;鸟类420种,约占全国的34%;爬行类77种,约占全国的20%;两栖类40种,约占全国的14%;鱼类205种,约占全国的5.9%。鄱阳湖是闻名世界的水鸟越冬地,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60-70万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0种、Ⅱ级保护鸟类41种,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4000余只,占全球98%以上。鄱阳湖长江江豚约450头,占整个长江江豚种群近一半。

  森林资源

  江西森林覆盖率63.1%,活立木蓄积量4.45亿立方米,活立竹总株数19亿根,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多属天然次生林,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杉木、马尾松、樟树为本省主要乡土树种;油茶、板栗、柑橘为本省主要经济林树种。截至2016年9月,江西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86个(国家级15个、省级31个),森林公园180个(国家级46个、省级121个),湿地公园84处(国家级28处、省级56处),44处湿地列入省重要湿地名录。

  矿产资源

  江西地下矿藏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铜、钨、银、钽、钪、铀、铷、铯、金、伴生硫、滑石、粉石英、硅灰石等。铜、钨、铀、钽、稀土、金、银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

  水资源

  江西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全省97.7%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63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65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湖泊众多,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为全省五大河流,全境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3700多条,2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有70余个,人均拥有水量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资源

  江西是“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现有世界遗产地5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1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主要旅游景区可概括为“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和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六个一”:一湖(鄱阳湖)、一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旅游景区(点)2500余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1,国家4A级景区143处。当前推向市场的五彩精华旅游线、红色经典旅游线、绿色精粹旅游线、鄱阳湖体原生态旅游线等四条黄金旅游线路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历史沿革

中国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人口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56个民族齐全,全市现有常住少数民族人口80.1万人,占总人口的4.1%。

  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在城区,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带,在农村则相对集中在传统的民族村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80.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1%。其中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1个,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壮族、苗族7个民族人口超过万人。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旧城区拆迁改造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散居杂居状况更趋明显,城区少数民族人口逐渐减少,近郊区、远郊区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一些原民族乡村转制为城市社区,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新城市民族聚居区。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构成特点是:女性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年龄构成呈现年轻化趋势 ;婚姻状况中存在少数民族未婚人口比例高于汉族和全市未婚人口比例的情况 ;文化构成方面,少数民族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职业构成方面,少数民族在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持续降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在商业、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区是朝阳区(14万人)和海淀区(1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区是怀柔区(8.5%)和密云区(7.5%)。

  ——摘自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



气候情况

  北京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11~13℃,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9~11℃,高寒山区在3~5℃。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35~40℃之间。

  年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14~-20℃之间,1966年曾低到-27.4℃(大兴东黑垡);高山区低于-3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26℃左右;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21~2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4~-5℃;拔海800米以下山区为-6~-10℃。气温年较差为30~32℃。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600~7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5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500~600毫米之间。

  夏季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4。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与全年类似: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450~5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4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400~450毫米之间。

    ——摘自中国天气网



地形地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

自然资源

 土地供应:2019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945.3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004公顷(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356公顷),工矿仓储用地98.1公顷,商服用地75.8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2767.4公顷。

  水资源:2019年水资源总量24.6亿立方米,比2018年减少30.8%。2019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3.3亿立方米,比2018年末少蓄水0.9亿立方米。2019年末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为22.6米,比2018年末回升0.5米。2019年用水总量41.5亿立方米,比2018年增长5.7%。其中,生活用水15.6亿立方米,增长4.2%;生态环境用水14.5亿立方米,增长16.8%;工业用水2.8亿立方米,下降7.6%;农业用水3.7亿立方米,下降12.2%。

  城市环境:2019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率为94.5%,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9.3%,分别比2018年提高1.1个和0.3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清运量计算)为99.98%,提高0.04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42微克/立方米,下降17.6%。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11.9%和33.3%。

  2019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8698公顷,比2018年增长1.5%。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62.0%,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4.0%,提高0.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8.46%,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4平方米,增加0.1平方米。

  ——摘自《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生态环境

一、地理气候

  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占12%,水域占10%。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岭和九连山,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幕阜山和九岭山。  

  江西位于长江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天气复杂多变。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多对流性天气;4~6月降水集中,是江西的雨季,这时期易发生洪涝灾害;雨季结束后全省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以晴热高温为主,常有干旱发生。7~8月有时受台风影响,会出现较明显降水。秋季晴天多、湿度较小、气温适中,是江西省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

  江西年平均气温18.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气温为-18.9℃(1969年2月6日出现在彭泽县),极端最高气温为44.9℃(1953年8月15日出现在修水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637小时,年总辐射量4446.4MJ/㎡;年平均降水量为1675毫米;年无霜期平均天数272天。


二、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江西已知野生高等植物5117种,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苔藓类563种,蕨类435种,裸子植物31种,被子植物408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46种;省Ⅰ级保护有9种、Ⅱ级39种、Ⅲ级115种,国家珍贵树种26种,约占全国的20%。分布于宜春市的落叶木莲为我省特有树种,是木莲属唯一落叶的植物;东乡县的野生稻为近代水稻始祖,是我国分布最北的野生稻;南昌金荞麦、鄱阳湖莼菜、彭泽中华水韭、宜黄水蕨、赣南野生茶、九江野生莲均为国内珍稀物种;萍乡市的长红檵木母树,树龄300多年,为世界仅存的长红檵木母树。此外,宜丰县的穗花杉群落、铅山县的南方铁杉天然林、德兴市和玉山县的华东黄杉天然林均为国内罕见的珍稀植物群落。 

  动物资源

  江西已知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野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3.5%。其中,哺乳类105种,约占全国的21%;鸟类420种,约占全国的34%;爬行类77种,约占全国的20%;两栖类40种,约占全国的14%;鱼类205种,约占全国的5.9%。鄱阳湖是闻名世界的水鸟越冬地,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60-70万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0种、Ⅱ级保护鸟类41种,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4000余只,占全球98%以上。鄱阳湖长江江豚约450头,占整个长江江豚种群近一半。

  森林资源

  江西森林覆盖率63.1%,活立木蓄积量4.45亿立方米,活立竹总株数19亿根,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多属天然次生林,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杉木、马尾松、樟树为本省主要乡土树种;油茶、板栗、柑橘为本省主要经济林树种。截至2016年9月,江西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86个(国家级15个、省级31个),森林公园180个(国家级46个、省级121个),湿地公园84处(国家级28处、省级56处),44处湿地列入省重要湿地名录。

  矿产资源

  江西地下矿藏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铜、钨、银、钽、钪、铀、铷、铯、金、伴生硫、滑石、粉石英、硅灰石等。铜、钨、铀、钽、稀土、金、银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

  水资源

  江西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全省97.7%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63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65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湖泊众多,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为全省五大河流,全境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3700多条,2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有70余个,人均拥有水量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资源

  江西是“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现有世界遗产地5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1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主要旅游景区可概括为“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和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六个一”:一湖(鄱阳湖)、一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旅游景区(点)2500余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1,国家4A级景区143处。当前推向市场的五彩精华旅游线、红色经典旅游线、绿色精粹旅游线、鄱阳湖体原生态旅游线等四条黄金旅游线路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社会经济

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江西奋进收获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为我省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使全省人民倍感温暖、倍受鼓舞。李克强总理也于11月亲临江西视察,给予江西极大激励和鞭策。江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视察江西重要指示要求,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专题宣介会,进一步凝聚了全省上下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磅礴力量。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感恩奋进、真抓实干,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财政总收入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6.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提前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5.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有望达1.6%;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6.1%、21.2%,分别提高2.3和4.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3∶44.2∶47.5。

——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4252个,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高速铁路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7个设区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5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城区道路机扫率86.49%,7个城市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建制村通客车率98.58%,农村改厕率87.1%,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97.6%、提前两年通过国检验收。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51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4.3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2.5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9.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江西共辖11个设区市地级市),分别是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
江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南昌市红谷滩区卧龙路999号。 [15] 
城市
车牌
区号
下辖县级行政区
赣A
赣M
赣G
赣E
赣F
赣C
赣D
赣B
赣H
赣J
赣K
赣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