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
  • 繁体
您好,欢迎回来
  • 个人中心
  • 退出
南昌高新区2019年经济暨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日期:2020-08-14
来源:政务版演示站
分享: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创新型园区

奋力续写南昌高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南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刘德辉

                     

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南昌高新区管委会,作全区2019年经济暨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党工委的带领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24字”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市委“一核两重”总战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园区发展呈现出了新的亮点:

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园区总收入在全省开发区中率先突破3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81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02.99亿元,同比增长22%,成为全省首个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的高新区

二是对外影响力得到再提升。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全国157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首次跨进“3”字头,名列第38位,实现“五连升”;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产业园区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列第28位。在全市产业和城市建管“三看”活动中再次荣获第一名,实现“两连冠”;全市党建“三看”活动中在各开发区(新区)中排名第一;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巡视调研活动中获全票“优秀”,排名第一;“美丽南昌·幸福家园”三年创建活动在全市排名第二。

三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值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也在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家,参与申报的新企业同比增长110%。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前茅,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4.49亿元,增长9.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列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列全市第二,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5%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5.1%;工业增值税占税收比重达到33.2%,增长38.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681.517.9;万元GDP能耗指标0.1228吨标准煤,下降率4.14%

四是航空产业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瑶湖机场正式建成并启动运营,取得了A1级通用机场许可证,C919大飞机成功转场试飞,成为中国商飞大飞机重要的试飞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省局共建的适航审定中心在高新区正式运营;中国商飞ARJ21飞机完工交付中心项目签约,江西华赣投资公司成立,与洪都整机配套的7个军民融合企业落户。

五是项目融资探索出新模式。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我们积极探索了项目融资的新模式,融资解决项目资金102亿元。特别是国开行密切合作,将南昌高新未来科技园项目整体打包,获得国开行首期授信额度85.7亿元,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银根紧缩、园区和企业融资难等一系列挑战,成为全省开发区融资的一个典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强产业,不断增强集群效应

以电子信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2+2”产业集群,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产业升级快。中微半导体MOCVD设备项目成功落户,打通了LED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最后一环,LED产业形成了从设备、材料、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和航空产业由过去只能生产零部件转型升级为高端深端终端研发制造。发展质量好。企业发展注重以“亩产论英雄”,全区已投产企业亩均投资强度为1167.22万元,亩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7.1万元、税收55.8万元。华勤电子年产值首次迈过5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05.4%,树立了行业示范标杆。前海国信实现出口创汇2.7亿美元,美晨通讯实现现汇进资6000万美元,为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落户多。全区实际利用外资8.38亿美元,增长22.36%;实际利用内资219.34亿元,增18.38%;其中,利用省外资金159.01亿元,增长20.81%,目标完成比名列全市第一。今年全区推进实施7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居全市之首。引进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73个,投资总额达741.4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积极推行“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通过代建标准厂房让企业“拎包进驻”,列入市重点考核的11个项目开工率和达标率全部达到100%。全区企业总数突破8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9家,总数达到162家。技术含量高。产业技术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域甚至实现“领跑”。中微半导体公司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CVD设备,打破了国际垄断,是国内唯一在客户端得到验证且成功实现量产的企业,其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超70%;诺思公司射频滤波芯片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贝谷公司“面向铀矿与环境的辐射探测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安全检测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江西佳银科技有限公司“晶硅太阳能电池新一代高端正面银浆制备技术”、江西联智公司集成芯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欧菲触控自主研发的产品,成功导入某知名手机品牌并成为其手机类产品供应商,进一步巩固了欧菲在全球电子消费类产品中具有垂直产业供应链能力厂商的绝对市场地位,在触摸屏、摄像头以及指纹识别方面均位居全球出货量首位;弘益药业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多靶点抗肿瘤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和产业集聚效应。配套升级优。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实现90%以上的一级手机零部件本地区配套。园区开发模式由过去纯工业厂房“产业孤岛”式形态升级为集标准厂房、办公研发、员工公寓、餐饮购物、文体娱乐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服务综合体”,在每个专业园区均配套建设产业综合服务邻里中心,将“生产、生活、生态、生根、生命”五生一体有机统一。

(二)聚精促改革,不断释放体制活力

大力推进体制改革。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优化整合内设机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引进方式,区机关和下属平台公司直接面向国内“双一流”大学公开招聘高素质人才51人。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近两年41名干部被提拔重用,名干部被降级、名干部被辞退。大力提升行政效能。积极推动“放管服”赋权工作,争取到建设、环保等多个市级权限下放到高新区。根据省市工作部署,编制发布区本级第一、二批“一次不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0个部门(单位)共计86项政务服务事项在我区实现“一次不跑”。持续推进信息化政务服务建设,深入打造智慧化政务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启动区本级自有业务系统与江西政务服务网“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极大方便群众办事。同时,打造了独具高新特色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功能、平台化、网络化、个性化一站式企业服务大厅,满足企业在政策服务、融资对接、创业指导、人才服务、法律维权、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大力增强服务成效。按照中央和省市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部署要求,持续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通过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深化企业出口退税“周转金”制度,推进金融扶持创新,建立健全用工保障等,全年累计为区内企业兑现上级补助资金11.5亿元,给予区级补助资金10.8亿元,总计22.3亿元。在上市企业最艰难的时刻,帮助欧菲科技、联创电子等企业解决纾困资金20亿元,为71家小微企业发放“财园信贷通”3.6亿元。大力优化城市建管机制。探索“三拆三改”新模式,完成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全面启动村级产业商业用地“地票制”改革,共盘活闲置集体用地4400亩。创新城乡综合管理“重心下移”改革,着力构建镇处“事权、财权、责权”相匹配的社会治理体系新架构。在盈辉邻里中心试点全市第一个“智慧工地”项目,全年完成7000余亩批而未用土地处置,完成1200亩低效及闲置土地清理和盘活,启动填方改革,节约资金约1.7亿元。大力推进作风建设。高度重视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到人,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整改,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干部职工监督管理,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以“怕慢假庸散”专项整治为抓手,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教育整治活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作风明显改善。

(三)聚力抓创新,不断激发发展动力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区R&D经费占GDP比重由上年的2.7%上升到2.9%财政科技支出超6亿元,增长50%;兑现科技奖励资金2385万元,增长32.5%;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强,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增长5%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增专利授权2500件,增长50%。万人当年新增知识产权数增长10%,欧美日专利增长22%。引导企业开发各类科技项目近200项,立项资金4456万元,其中获全省重大专项2个,占全市60%全市重大专项8个,占全市62%;13个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5项,占全省获奖成果的29%科技平台增量提质。新引进和培育14家科研平台,全区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50家。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取得新突破,特别是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落户,成为中科院在江西落地的第一个院级直属机构;天津大学MEMS研究院、北航研究院江西分院成功落户我区;中山大学首次走出广东省,与我区共建研究院、精密测量研发中心和附属医院。科技创新载体快速增长,培育国家、省、市各类创新载体 29 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科技孵化器 6 国家级众创空间 6 家、省级众创空间 8 。新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4家。“双创”工作全面提升。进一步完善双创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措施的实施办法、科技创新券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打造了创客三阶式孵化服务体系。大学生双创基地累计孵化毕业100余个创业团队,获批省级“创业实训基地”。筑巢引才成效凸显。大力实施“瑶湖英才”计划,制定出台具有高新特色的1+5+X人才政策体系。全年自主培养了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各1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4名,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16人,入选“洪城特聘专家”5名。人才公寓全部交付使用,约500名各类人才拎包入驻,其中约70名外籍专家入驻国际社区。建立缺工企业和新投产企业用工调度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共协助企业招工23000余人。

(四)聚众优城市,不断提升高新颜值

城市规划更科学。对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分板块片区对控规进行了全面梳理,促进了多规合一工作。配套设施更齐全。全区完成道路通车16.5公里,燃气管道安装12公里,自来水管道安装10公里。新建9个停车场,新增泊位2911个,仅用6个月完成110KV滁槎输变电工程,仅用66天完成220KV钱岗变电站应急扩建工程,创造了变电站工程建设的奇迹。城市管理更精细。以“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结合中央环保督查行动,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总投资9亿元,完成了3条道路“白改黑”、4282盏路灯“暗改亮”、6条架空管线“上改下”、5个交通堵点“堵改疏”、37万平方米闲置用地“荒改绿”、46万平方米公园、道路“绿改彩”项目。有效利用智慧城管对全区实行动态监管,处理日常城市管理案件5万余件。推进瑶湖、艾溪湖以及南塘湖截污工程,协调了湖水的引水活化,保障了我区湖水质量达到Ⅳ级。文化内涵更丰富。下大力气发展文化事业,成功举办了瑶湖艺术节、瑶湖读书节,高标准建设了瑶湖书房、艾溪湖美书馆,引进了三一书店、新华书店,布局了一批社区24小时智慧书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100多场次,受惠辖区群众、社区居民和企业员工达50余万人次,获得中央、省市媒体的关注报道和社会各界的点赞。

(五)聚心惠民生,不断增进百姓福祉

不断加大民生民本支出。区财政用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民生民本的支出1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9.9%,实现“应保尽保”全覆盖。不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去年公布的“十大民生工程”基本完成,兑现了对群众的承诺。同时,按照商品房标准重点推进安置房建设,全年在建安置房项目20个,总面积达47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竣工验收45万平方米,完成分配40万平方米。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南昌三中高新校区二期、东湖路学校等一批重点校建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学位9030个;7所乡镇幼儿园完成提升改造;26所乡村中小学校全面提升。11个公有产权的村级卫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营业,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向基层延伸。不断强化社会救助保障。出台了《南昌高新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和《南昌高新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全区共救助生活困难群众546人,发放救助金40多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417.2万元,惠及民政对象6021人次;按照居家养老建设的标准打造了蓝湾香郡社区、刘城村等13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组建了区政法委,统筹协调全区政法、综治、信访、维稳、法治、司法和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扫黑除恶工作初战告捷。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集团1个、恶势力团伙2个。截至目前,刑拘涉黑涉恶人员183人、逮捕134人、起诉127人。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满意度不断提升,营造了和谐安宁的社会发展环境。

过去的一年,高新区的发展取得了靓丽的成绩。高新区的发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全力支持。尤其是省市发改、科技部门倾力支持,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资金申报、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高新区的发展离不开驻区各机构的主动作为、优质服务公检法三家在扫黑除恶、打击犯罪,保护区内企业合法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土分局在争取土地指标,加大经营性用地出让方面功不可没;税务局强化税收征管,广辟财源,使我区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市场监管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分发挥服务企业职能,作出了积极贡献;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主动服务区内出口企业,为全区出口创汇贡献了力量;消防、建筑质监和安监等部门全力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其它驻区机构也都充分履行职责,为高新区建设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高新区的发展离不开各镇处、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区内企业的快速发展、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高新区管委会,向所有为高新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各位企业家、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不足,主要体现为“五个不够”: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区内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引爆性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多,经济总量有待进一步扩张。二是创新实力还不够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不够突出,产学研用结合得不够紧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一些重要指标在全国高新区排位偏后,创新驱动发展综合实力与中部其他高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改革触及还不够深。当前我区在盘活闲置土地、科技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不多,改革还有待不断深化。四是城市建管还不够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还不够精细,甚至出现规划与建设不一、建设与管理脱节现象,与先进地区还有不小差距。五是设施功能还不够全。城乡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还不多,新开发片区及偏远农村公交出行、生活配套还不完善。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19年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

201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区工委扩大会的部署,坚定不移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扩开放、谋创新、优生态、惠民生、抓党建,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企业帮扶年”活动,助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800亿元,总收入完成36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110亿元,增长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76亿美元,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258亿元,增长20%,其中,利用省外资金项目进资183.4亿元,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20亿美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确保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县区的排位位居前列,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占全市比重逐步增加

主要社会发展目标:

——绿色发展指标:万元GDP能耗降低3.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5%,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0.001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PM2.5浓度35微克/立方以下,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5%以上;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瑶湖、艾溪湖、南塘湖水环境质量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城市建管指标:完成建设用地报批2000亩;土地征收2000亩;经营性用地出让区本级收入50亿元;处置闲置用地400亩;消化批而未用土地6000亩(具体任务待市政府下达);完成拆迁46.53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建设100万平方米,竣工验收80万平方米,分配50万平方米;新增未用地“荒改彩”50万平方米,荒改绿4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提高至2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5%

——民生指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量达到1512亿元,增长10%;粮食播种面积27.4万亩,粮食产量2.1亿斤;新农村一般村点建设完成率达到100%;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覆盖率保持100%;脱贫解困精准认定对象达到100%;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3家。

主要科技创新目标:R&D投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新增专利受理量5000件,增长30%;力争引进和培育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1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5个。

实现以上目标的具体举措是:

(一)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全区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担当,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坚定不移实施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

1.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以机构改革为推动,释放效能活力。结合市政府机构改革,在“三定”限额内,科学调整优化内设部门和处室,形成科学、精简、高效、顺畅的行政架构,建立扁平化、高效率的政务服务体系。以园区模式改革为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航空科创城、生物医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高新进贤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一区多园”园区模式。以投融资改革为支撑,注入发展动力。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专业园区、一个运营公司、一套管理班子”的发展模式,在高投、华赣的基础上,再择机组建生物医药、科创、进贤产业园三家平台公司。各平台公司专注负责一个主导产业的项目招商、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形成各司其职、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对注册与税务关系在区内的生产型核心企业及其区内配套企业给予供应链金融扶持。招商模式改革为牵引,增强发展引力。招商思路要由拼资源、拼政策、拼土地向比服务、比环境、比配套转变,招商举措要由资本招商向金融招商转变。进一步完善“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探索股权投资、贴息、融资租赁等市场化金融方式,推动产业项目落户,走出招商模式新路子。以地票制改革为保障,挖掘土地潜力。在村级产业用地工业地票制改革已经取得实效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村级产业用地商业地票制改革,防范集体资产流失风险,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以管理重心下移改革为方向,激发基层动力。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备,有效整合城市管理、综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管理等社会管理职能,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构建“一张网”,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以安置小区建管改革为依托,提高管理能力。运用市场化手段,参照商业小区标准,按照“迁建同步启动、三年安置到位”要求,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推动安置房小区建立物业管理“以奖代补”考核机制,引进专业物业公司对安置小区进行高标准、规范化管理,让拆迁群众既要有房住,更要住得舒心、住得开心。以镇(处)财政体制改革为抓手,壮大基层财力全面深化镇(处)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镇处的主观能动性,鼓励镇处干部学经济、懂经济、抓经济,促进基层形成“有权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做事”的良好局面。

2.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打造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加快形成“科研→开发→产业化”创新链。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平台。重点建设晶能光电硅衬底LED研究院、泰豪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浩然生物人源性蛋白类生物药品制造中心等产业核心平台,确保每一个产业领域都建有一个以上产业研究及核心技术平台或检测中心,推动产业或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一批能够与国内外同行业领军企业竞争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提升大学科技城、南大科技园、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众创空间、孵化器水平,从“初级版”向“高级版”转变,为创新创业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承载平台。力争培育新增中小微企业200家、“瞪羚企业”30家、“独角兽企业”1培育一批院校创新平台。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研究院或组建创新研发联盟。加快推进天津大学MEMS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产业研究院、中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北航江西研究院、江西省科学院科技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项目,力争引进以中草药资源与大健康为核心的大科学装置项目落户。发展一批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创新服务机构,探索统筹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引导各类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向开发区开放共享。逐步打造知名院所研发中心带动、产业研发机构驱动、企业研发平台推动、科技服务业拉动的科技创新体系。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坚持“外引”和“内育”并重,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千”、市“洪城计划”、“洪城海鸥计划”、“瑶湖英才计划”,紧密跟踪其团队的研发项目,为促进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提前介入,全程服务。实施“高精尖人才引领”、“紧缺急需人才集聚”、“企业家人才提升”、“青年人才储备”、“技能人才支撑”等五大人才工程,力争引进和培养“千人计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2名,省级领军人才10人以上。

(二)坚持协调发展,把统筹协调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新区要谋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注重产业间的协调、城乡间的统筹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既是产业演变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是当前推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要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本着“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的原则,全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要做优“一产”。要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参照先进地区的做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依托五星垦殖场,引进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业为底色,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农业农村提质增效。同时,引导现有的农业企业提高科技含量,走特色化的发展路子,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做强“二产”。航空装备产业方面:努力建设江西适航审定中心等“十大平台”,重点推进洪都整体搬迁等“十大工程”,全力举办首届“南昌飞行大会”高位推动洪都公司与阿努瓦公司联合竞标CR929复材加工中心项目;高标准建设中国商飞生产试飞中心;依托602650所,航空工业昌飞、洪都、北航江西研究院、南航等科研机构,精心打造航空科创城。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结合开展全国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和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加强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示范、应用、推广。持续发力LED和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继续助推硅衬底LED技术,加快竣工兆驰LED外延片和芯片、联创电子高清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诺思微系统6滤波芯片等项目,继续推进中微半导体MOCVD设备、华勤通讯制造基地等项目,重点促成华勤研发中心、天珑研发测试中心、努比亚智能物联项目总部落户,努力引进龙旗 VR制造项目,大力引进一批高端装备自动化项目,推动“高新制造”向“高新研发”发展,全力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产业优势,体现鲜明特色,着力打造“三大基地”,即:以济民可信、弘益药业为代表的新药研发生产基地,以中科九峰、金域检测为代表的第三方医学检测基地,以新纪元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基地,不断巩固全省医药产业龙头集聚区地位。新材料产业方面:全力支持江铜、江钨、方大、泓泰、黄绿照明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新材料企业总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低能耗、低排放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特别是要立足我区优势产业基础,重点加大航空辅材等现代航空装备材料,硅衬底、MO源、银浆等电子信息基础材料,医药高端手术材料及铜箔等新能源材料产业的招商力度,促进新材料产业不断向高端、前端、深端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三要做精“三产”。按照“大商圈带动、小商业完善、便利店覆盖”的思路,通过“内培外引”,并积极实施“个转企”“企升规”,建设现代商业综合体,统筹布局全区传统商贸服务业,不断提升完善居民生活配套功能。特别是今年要以高校后勤入统为突破口,做到“应统尽统、规范运行”,全力做大做强我区商贸服务业“大蛋糕”。要树立跨界融合、三产联动思维,培育“工业+”“服务业+”“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促传统行业与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个性化消费趋势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加大前沿科技向实体经济渗透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速一二三产在更细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2.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要继续实施“以产兴城、以城聚产”战略,着力打造省市产城融合发展先行样板区

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快推进全区路网、水网、管网、通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路网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至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通道建设。重点实施艾溪湖隧道、沿江快速路至航空城路段、鲤鱼洲快速路拓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年内完成新建道路通车17公里,供水管网6公里、燃气管网8公里;要做好紫阳110KV、北沥110kv、金产110KV输变电工程及其他电力项目建设,确保为省市重点项目投产见效提供保障。

二要注重城市功能与品质的提升。在“美丽南昌·幸福家园”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力争达到“一年上台阶,两年进一流,三年创特色”。要对“五纵五横”道路及沿线街景进行绿化、立面、城市家具综合改造,对重点道路沿线环境进行优化提升,全力推进道路“白改黑”、路灯“暗改亮”、积水“堵改疏”等城市更新工程;全力推进“三拆三改”;加快标准厂房、标准研发楼房、标准公寓房“三房”建设,加快打造产业综合体,今年新开工200万平方米,竣工验收100万平方米。

三要注重乡村振兴的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具有高新特色的乡村建设切实加大对全区重点公路、乡村道路沿线及周边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努力提升道路沿线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扶持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智慧农业、民宿等新型业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四要注重城镇居民的脱贫解困。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扎实推进城镇贫困居民的脱贫解困工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要按照高质量脱贫的目标要求,在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基础上,精准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举措,积极拓宽就业创业致富渠道,切实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三)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生态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我们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

一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和孵化循环经济企业,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以重点行业为抓手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化发展之路,打造绿色崛起的“高新样板”。

二要擦亮高新生态名片。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继续实施艾溪湖湿地公园和瑶湖郊野森林公园提升改造,启动航空主题公园建设,加快推进鱼尾洲公园、南塘湖创新公园及天子河公园一期建设。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大力推动街头小游园规划建设,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移步闻香”的10分钟绿色休闲圈。加快主次干道园林景观和“荒改绿”地段的提升改造,见缝插绿、见空补绿,着力打造“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错落有致、景观优美的绿色廊道。

三要打造全域工业旅游。探索发展“工业旅游”,把高新区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整体谋划工业旅游,将我区一流的生态环境、鲜明的产业特色、精美的终端产品有机融合,按照展示馆-工厂-公园-绿道-高新产品体验超市的打造路径,充分展现高新区“科技、产业、生态、城市、人文”融合发展成就,实现江西工业旅游零的突破。

    四要打赢污染防治硬仗围绕蓝天永驻、碧水长流、净土芬芳的美好愿景,坚决打赢三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抓好“四尘三烟三气两禁”治理,扎实推进扬尘、工业、机动车、餐饮、燃煤、禁燃禁放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我区空气质量。打赢碧水保卫战。重点聚焦黑臭水体治理,确保整治后的水体长治久清。同时,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推进航空城污水处理厂改造及扩容。打赢净土保卫战。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思路,围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着力实现受污染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工作。

(四)坚持开放发展,把对外开放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才有机遇,开放才能发展。要跳出江西看高新,对标对表全国先进高新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远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努力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一要坚守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空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台湾100大等重点企业,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益强的引爆项目。凝聚力量“专业招商”。继续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名分管领导、一支专业化招商队伍”的思路,实施专业招商,重点引进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招商人才,确保招商人员真正了解产业情况,做到专业对接、专业谈判。借助平台“以会招商”。以中博会、赣京会、赣港会、赣台会等活动及高新区自身举办的各类招商推介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招商。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等中介平台功能,力争对接落户一批行业引领性项目。盘活资源“以商招商”。以开展“三请三回”暨“三企入赣”活动为突破口,激活企业家的“朋友圈”,积极借助园区企业的人脉和资源优势“牵线搭桥”,让广大企业家把高新区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客户、产业链合作伙伴,以每个主导产业链上排名前列的企业为目标,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

二要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要以项目部法人负责制为抓手,创新项目推进工作方式,明确项目推进工作主体,加速推动项目落地生根。今年要着力推进60个产业类项目、22个城建类项目、18个城管类项目、30个社会民生类项目,力争中国商飞试飞中心、汇仁医药、中发天信、美晨(二期)、龙旗(二期)等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确保欧菲、兆驰、华勤、诺思、国电投、联决、济民可信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建立健全储备项目库、招商(签约、落地)项目库和招商目标客户资源库,三库合一,形成项目从策划储备、招商洽谈到签约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滚动管理模式。推进项目全方位覆盖。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项目部法人、一位挂点委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份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形成高位推动、集成作战的项目推进氛围。项目办要重心下移、跟班作业、现场协调,建立全区重大重点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智能化管理。抓好项目全过程调度。进一步完善主任办公会、指挥部或分指挥部调度会、项目办或项目部调度会的三级调度制度,分层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速项目落地生根。

三要打好企业帮扶这套“组合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无论企业大小,无论企业属性,我们要大张旗鼓激励企业,要真心实意帮扶企业。为了表彰企业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我们在往年常规表彰的基础上,今年创新性的重奖“六大十强(佳)企业”,即:全区工业十强、服务业十强、高成长性十佳、纳税十强、出口创汇十强、科技创新十佳,并在主要出入口树起巨幅光荣榜,在全区大力营造激励企业、重奖企业的浓厚氛围。同时,管委会把今年定位为“企业帮扶年”,针对园区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下大力气帮助企业融化“市场的冰山”、削低“融资的高山”、跨越“转型的火山”,为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重点推出“十大帮扶举措”,即:1)完善“1+N”政策扶持体系。(2)建设集中供气站。(3)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4)建立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5)建设高水平公共创新平台。(6)强化产业承载能力建设。(7)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8)完善人才用工保障体系。(9)构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10)构建人才乐居体系。

(五)坚持共享发展,把全民共享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本质要求

我们要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一要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坚持“保基本、守底线、抓重点”的原则,今年计划安排资金11亿元,实施一批惠民实事,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加快推动全区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其中,重中之重是要扎实推进高新区2019年“十大民生工程”:(1)滁星公路两侧环境提升改造。(2)鲤鱼洲管理处生活污水治理。(3农村“厕所革命”。(4航空城学校建设。(5公办幼儿园建设。(6)“1+5+X”邻里中心打造。(7麻丘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8)天子河公园(一期)建设。(9)高新区工人文化宫(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10) 高新区图书馆建设。

二要统筹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积极争取布点12所公办优质高中,填补我区无公办高中的空白。逐步增加对学前教育、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职业教育等的投入,新建34所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努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好基础。继续打造标准化的公有产权村卫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小病不出村(社区)”。加强民办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系。高新区不仅要有高新技术,而且还要有高新特色的文化。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一圈”(打造十分钟文化圈)、“两节”(瑶湖艺术节、瑶湖读书节)、“三馆”(瑶湖书房、艾溪湖美书馆、玫瑰城图书馆)、“多点”(三一书店、新华书店、社区24小时智慧书屋及清华、北大分校纪念馆等)为活动载体,打响“高新文化”品牌,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文化高地。

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入户调查,坚持公示制度,使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100%纳入救助范围。2019年社会救助预计投入700余万元资金,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持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加大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在全区构建适度普惠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四要探索社区发展新模式围绕组织架构、人员配备、服务功能、标识标牌等方面,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整合社区优势资源,打造绿地玫瑰城、蓝湾香郡、阳门小区等社区示范点,重点推进1-2个“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城市接轨,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智能化。

五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高新建设,完善执法和监督体系。结合当前区内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将20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确定为打击重点,严厉打击吸毒制毒贩毒、非法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盯准靶标,雷霆出击。认真梳理信访积案,及时化解疑难信访案件。深入开展“大宣传、大走访、大巡逻、大整治、大督导”,打好“两提升”翻身仗。深入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法律顾问。继续推进天网、地网“雪亮工程”建设,实现重点地区全覆盖。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创新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做好武装、宗教、退役军人优抚等各项工作,保持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加强“五型政府”建设

新时代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全力建设忠诚、创新、担当、服务、过硬“五型”政府,着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要建设忠诚型政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进全区政府系统新时代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涵养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站稳人民立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在谋发展、作决策、抓工作中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

二要建设创新型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城”的目标,加大调研力度,多走多看多总结,坚持问题导向,补齐能力“短板”,提升各项事业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创新突破的操作水平。积极开拓创新,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努力在各项工作中创亮点争进位,将南昌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主战区”。

三要建设担当型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党工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做到“责任到人、时限到点、考核到位”。坚持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为担当者担当负责 ,让想为者敢为有为,在全区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企业帮扶年”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为企业提供无需不扰、有求必应的“店小二”服务,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用好政务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展现高新风貌,传递高新声音。持续开展城镇居民精准扶贫、企业挂点帮扶、基层矛盾调处等大走访活动,做到民有所呼、企有所需、政有所应。

五要建设过硬型政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聚焦“怕慢假庸散”,加强政府自身作风建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各位企业家、同志们,新的一年,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团结一致,全力打造一流的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为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作出高新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收藏
回顶部